每当有新机发布后,总会有这么一类的文章出来,他们会告诉你,XX新机的售价是yyy,成本是xxx,相比之下售价远高于成本,花这么多钱买部手机完全是被厂商坑了。那“售价-成本”真的就是厂商得到的利润吗?
1、硬件成本
既然不少人都对硬件成本感兴趣,那我们就先来研究下手机的硬件成本,以前不久发布的iPhone 6S(16GB)为例。iPhone 6S的物料加制造成本为236美元(约合1538元人民币),其中物料硬件231.5美元,制造+测试的成本为4.5美元,而这仅相当于裸机售价749美元的31.5%。
不到2000元的成本,却卖出了五千多的价格,这足够暴利了吧,但这还不算完。在硬件成本和厂商真正的硬件开销之间,还有一个叫做 “量产成本” 的概念,根据手机厂商实力大小、订单大小,手机厂商是可以与供应商议价的,而且手机关键元器件每季度大约都要下降5%左右。
也就是说,一款手机的量产成本也要低于整机的初期成本,这就是小米之前要搞“饥饿营销”的原因,因为打时间差会更省钱。但这部分省下来的钱就转化为厂商利润了吗?显然没有。因为硬件成本只是手机定价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抛开硬件和设计成本,隔在厂商与利润之间还有好几道关。
2、流通成本
手机销售中的流通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每家公司的在流通成本上的掌控最能够体现这家公司的经营方式。从手机出厂到消费者手中拿到,流通中的不少环节都会产生相应开销,这些自然就会转嫁价格中。手机流通环节过程中的成本,被很多公司作为商业机密。
首先宣传与营销成本,不少厂商在推广产品时,很多时候都要斥巨资来为产品造势,打造洗脑口号来让产品深入身心,想想你是怎么记住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的?广告、线上线下各类推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由消费者买单。
其次零售渠道,厂商为经销商供货时,给出的定价主要靠经销商的订单数量来决定,经销商订单越大可以和厂商手中拿到的价格就越低。而厂商给经销商的定价,往往只有售价的五到六折,而且经销商还能加价。而互联网手机之所以便宜,就是省掉了这些中间环节。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售后,如果厂商希望保证线下售后网点的覆盖和服务质量,就需要相应为其付出成本,而这部分成本也会加到产品的售价中。如今不少消费者在抱怨买了售后差、换个屏幕都快赶上买新机了,多半是厂商为了节约成本,在售后环节投入不多。
3、定价策略
其实手机厂商在对手机进行定价时,对于自己产品的定位与定价策略,才是最终决定产品定价的重中之重。首先是等级定位,厂商在推出一款手机时首先会考虑这款产品所要面向的市场,来为产品定级。高端产品主打旗舰配置与功能、中端产品主打功能差异化、低端产品主打价格优势。
而厂商在定价时候可能结合了这两种定价方式:市场导向型与高价法(撇脂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是厂商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定价。高价法则是在产品生命周期最初阶段把价格定高,以赚取最大利润,随着产品生命周期推延逐渐降价,三星旗舰机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不少用户喜欢买旧旗舰。
写在最后:
中国有一个极度特殊的消费市场,在 “性价比” 思维的引导下,很多消费者看一件东西值不值,不是先看品牌与品质,而是制造成本有多少。于是不少厂商琢磨的不是怎么把产品做好,而是在研究如何将成本做到最低,然后在市场上大肆宣传自己产品的 “性价比”。为此有些国产手机厂商在竞争时,甚至抛出了自己产品 “负利润” 的言论。
诚然,价格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候的一个决定因素,但厂商所鼓吹的 “性价比” 与 “产品负利润” 并没那么重要,也很少有人因为“苹果三星暴利”的言论就放弃购买中意的手机,决定买买买还是持币观望的时候,消费者心中自然有杆秤。
【ROM基地投稿:romservice@mgyun.com】
========关于ROM基地========
ROM基地创办于2011年11月,是刷机大师精心打造的ROM下载网站,提供海量的刷机包和教程
想要玩转刷机,请关注微博或微信:刷机大师。咨询求助,加微信公众账号:shuajid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