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地拍照、发微博、查信息,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如何防泄密也成了智能手机时代大家关注的热点。美国ABC公司列举出了用户存在的带有安全隐患的八大使用习惯,希望能给广大手机用户提个醒,让大家能更安全的使用智能手机。
一.不设置密码保护手机
大家都会锁上自己的钱包, 但是对智能手机就没这么重视。不过为了防止泄密和 丢失手机, 大家最好为手机设置一个不是很容易破解的密码,这样能够做到万无 一失。
二.用浏览器上网购物
用智能手机的浏览器直接上网购物非常容易泄密, 所以最好选择用相关的应用程序上网。现在类似于 eBay 和 Overstock 这类的大型网络商家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都能很好的预防网络欺诈,但前提是一定要下载正式的官方应用程序。
三.关闭银行类或其他敏感应用程序后退出“不彻底”
我们很多人在登陆银行类或其他应用程序购物之后,并不选择退出,而是保存用户名和密码。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危险。试想下,如果你的手机丢了,小偷点击应用程序之后就可以直接用登陆的银行帐户刷卡买东西,这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切记要在关闭软件时选择“退出当前帐号”或“注销登陆”来完成彻底退出。
四.自动连接到公共无线网络
很多用户会选择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选项,但目前有很多黑客会通过预设虚假的 Wifi 站点,引导用户接入并盗取隐私,如果此时用户手机不慎接入到了这一危险网络环境中, 通过手机同步的信息都可被黑客截获,所以最好关闭系统自带的这个选项。
五.使蓝牙保持开启状态
通常使蓝牙保持开启状态非常容易泄密,这类黑客都距离用户较近(小于 30 英尺 的距离)。这种黑客最多情况下会发生在繁忙的机场、酒店大堂、餐厅或是重要会议上。
六.未能彻底删除旧的智能手机中的私人信息
很多用户在捐赠手机或是出售旧手机时并没有彻底删除其中的敏感私人信息, 这 样就会导致泄密。 可能有些是你并没有注意到的私人信息,所以在脱手前一定要 清除所有相关数据。当然,您可以在清除之前用刷机大师备份所有数据,然后转移到新的手机上。
七.下载并不免费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建议绑定 QQ 用户、“愤怒的小鸟”要求授权发送短信的这种授权要求已成为智能手机下载应用软件的常态。 然而只要一旦同意授权,不经意间就泄露了个人隐私。有些应用程序甚至能获取用户的银行帐号,并盗刷信用卡。 所以,在下载软件时最好是去类似应用酷这样的正规平台下载。
八.在手机上存储敏感信息
许多用户在手机上存储类似密码、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或是银行帐号这类敏感信息, 还有用户在相关文件或是邮件中标注关键字,这就使小偷更方便盗刷或是获取个人信息。因此切记要保持删除智能手机上的敏感信息。